黄毅敏 杨方方
“人道、博爱、奉献”是B体育红十字组织的精神内核运动员的团结一心展现了团队的力量,看似抽象的三个词汇究竟有何蕴意运动员的团结一心展现了团队的力量?三者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笔者对此试作分析。
首先运动员的团结一心展现了团队的力量,“人道、博爱、奉献”三者代表了内在精神到外部行为转化的三种状态。人道是信仰运动员的团结一心展现了团队的力量,博爱是情感,奉献是行动;人道是核心价值观,博爱是具体指导原则,奉献是提倡的行为方式。
其次,三者既然是红十字组织向社会宣传内容的高度浓缩,就应为资源动员服务。人道旨在表明资源动员的目的,即全社会努力为人道;博爱是资源动员的内容,即唤起社会公众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奉献则体现了资源动员的效果,即有多少人响应了动员并付诸行动。
再次,三者都是红十字会宗旨的具体阐释。人道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博爱强调一切生命平等,奉献代表专业、及时的生命救援;人道是呼唤对生命的爱,博爱是歌颂对生命的爱,奉献是践行对生命的爱。
最后,三者是对红十字人和红十字会提出的要求,也是红十字人应展现给社会公众的典型特点和精神面貌:人道要求红十字人认同红十字精神和文化,并在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博爱要求红十字人以一颗善良的心对待他人,尊重弱者,能在各种具体问题的实际处理中以丰富多元的形式和内容展现“人道、博爱”的要义;奉献则表达了红十字人的职业追求:不仅是专业、敬业的典范,还是志愿者的先导力量,不仅是专业的救护员,更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道德楷模。
“人道、博爱、奉献”三个词语尽管含义不同,但殊途同归,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红十字事业既具有精神理念倡导性,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下面分别从精神倡导和运行实践两方面进行解读。
从精神倡导来看,“人道、博爱、奉献”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诠释红十字文化的内涵,分别代表生命理念、公益理念和志愿理念。
人道——红十字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代表生命理念,具体为生命至上和生命平等。“生命至上”强调生命安全是人的第一需要,是最重要的,一旦生命不存在了,人类的物质财富、健康以及个人的发展权利等一切都将失去意义;“生命平等”强调一切众生皆平等,尊重每个生命的独立人格、人格尊严。
博爱——红十字文化的纲领路线,代表公益理念,具体为“爱无等差和弱者优先”。“爱无等差”指从情感上是爱所有人而且是不加区别的爱,是最广博的爱;“弱者优先”指在具体的救援救助行动中优先帮助最弱势的群体,这样才能尽可能接近结果上的生命平等。
奉献——红十字文化的行动指南,代表志愿理念,具体为专业志愿和救护救援,“专业志愿、救护救援”表示红十字志愿者应该有“一技之长”,能提供专业的生命救护培训或生命救援服务。因此,专业的培训既是红十字志愿者区别于其它组织志愿者的重要标志,也是红十字组织对志愿者的“回馈”和“保障”,因为在遭遇灾难的紧急情况下,是否具备自救知识和技能就是生存和死亡的分界线。
从运行实践来看,社会组织的运作一般是力量的传达、汇聚和回馈的过程,是一个“借力——给力——还力”的循环。
“人道、博爱、奉献”代表了红十字组织的“三力”。人道——给力,即给予无力的、危难之中的生命以活下去的力量;奉献——借力,红十字组织给力的前提是借力,需要有能力的人奉献爱心,不能只靠红十字人“自己”奉献,只有广泛调动起社会成员的热情,才有可能通过生命紧急救援和生命救护培训保护尽可能多的生命。博爱——还力,让奉献爱心的参与者“有所获得”,“让有爱的人更有力”,使他们的爱心得到肯定和激励,旨在营造宽容、良性的友爱氛围,营造一个令“有力者”倍感安心、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可以自主地、充满信任地奉献。
从能力建设上说,给力主要是组织的执行力,借力是组织的资源动员能力,还力则是红十字组织引领社会价值判断的统合能力,即能否发挥精神引领力,体现软实力上的塑造力,能否实现与政府、公众、捐赠者、受助者、媒体等各类主体的良性互动,能否营造适宜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既能让奉献者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又能让受助者得到尊严,同时还能让红十字人过上体面的生活,提高职业认同。所以,博爱不仅要对无力者人道,还要对奉献者有所回馈,对从业者有所激励,这样才能使“给力——借力——还力”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分别系福建省红十字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福建省红十字会及厦门市红十字会理事)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